廉洁治校文化宣传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廉洁治校文化宣传

廉洁治校文化宣传

【红色家书】张震:与家人“约法三章”

发布时间:2019-07-09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

【红色家书】张震:与家人“约法三章”

发表时间:2019年07月09日 08:26

编者按:一代伟人,一封家书,一生典范。品读红色家书,弘扬家风榜样,三湘风纪网推出“红色家书”系列,为您解密一批湘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书。纸短情长,字见风范,透过这些永不褪色的红色家书,让我们一起品味其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典故事,感受其所承载的优良家风,汲取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张震(1914年10月—2015年9月),湖南平江人,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张震同志一生历经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85年受命创办了国防大学,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张震育有四子一女,都在部队或军医院工作,分别住在各自单位。因公务繁忙,张震很难与子女团聚,但在八一建军节前后,或是春节期间,张震总要通知儿孙们回家谈谈心、聊聊家常,每次谈得最多的是红军传统。

张震将军经常对儿女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繁荣富强,更没有我们家的一切。现在生活过好了,可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仍然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千万不能忘本啊!”

 

让儿女到革命老区体验生活

为使子女们真正感受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张震让儿女们分批去到革命老区体验生活,走访老红军、老赤卫队员,了解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现状。1994年8月,三儿子张海阳回到家乡平江,登门拜访了当年和父亲一道战斗的同志,并给一些贫苦的乡亲赠送了衣物。1995年10月,二儿子张连阳专程回到故乡,瞻仰平江起义纪念馆,帮助平江筹建脱贫致富的新项目,并为家乡长寿镇修建公路捐款。

革命传统、红色精神孕育出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身居军委要职的张震特别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他写信与家人“约法三章”:

一、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打他的牌子,不许透露他与他们的关系,更不许利用他的影响,为亲朋好友入伍、转干、调动、晋升以及进军事院校等提供特殊照顾。

二、不许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所送礼物和接受特殊优惠及公费吃喝玩乐。

三、回家和外出,不许乘坐公家配给他的车辆,不许打变相赌博之类的麻将、扑克。

 

 

拒绝侄孙女入伍请求

立家训、守家规,老将军言传身教。早年,他先后两次回到家乡看望父老乡亲。临别时,乡亲们送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他当面推辞不了,便叫司机将车开到区公所,委托区公所负责人一一退回。家乡人进京看望他,所带礼物也一律拒收。1993年,侄子吴加清写信请他帮忙安排初中刚毕业的小孙女入伍当兵,本以为这事对于一位军委副主席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但张震却没有为家人“开口子”,他给侄子回了封政策解读信:“根据往年的情况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女兵只征集应届高中毕业生,您的小孙女刚刚初中毕业,不符合条件,建议让她继续读书,多学一点知识。”。

 

不同意公家出钱修祖坟

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精神,老将军一生两袖清风、大公无私。1933年8月,张震的养父张爻山在贫病交加中辞世。当时张震正在中央苏区参加反“围剿”作战,张爻山被国民党称之为“匪属”,因而被草草安葬。1962年9月,养母吴命媛患水肿病逝世。由于工作太忙,张震未能回家奔丧,他给表兄吴诞生写信说:“母亲身故,心中很悲痛,但因工作不能分身,只能尽忠报国,难以尽孝,请代为安葬。”并寄回安葬费,坟墓做得很简单。

1992年秋,张震的老同学郑楷蔚和时任长寿区委书记郑德武去看那坟地,只见荒草凄凄,残碑断碣,有几座祖坟还被夷为平地。他们商议,由区里拨出一笔经费好好修整,他们拟了一个计划,画了几个图样,寄给张震,将区里的打算一并致函张震。不久,即收到张震的亲笔回信。

信中说:“谢谢各位对我家祖坟的关注。对11月4日来函,特明确如下:一、不同意公家出钱修坟,不要占乡亲们一分地。二、不同意另立墓碑。我已寄回1000元给吴诞生表兄,由他负责把碑照原样将字刻清即行。三、已种菜的就种好了,这样对乡亲们还有点贡献。不要死人和活人争地,如果乡亲们要在坟地上种菜,就将我父母深埋,上面种菜。四、我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应该保持艰苦创业的革命本质,不要讲排场,不能因私事动用公款。那种旧社会的‘光宗耀祖’是最低级的,最不光荣的。”

读着这封信,区领导和郑楷蔚老人为老将军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大公无私精神所深深感动。他们只好改变原计划,一一按老将军的要求做了。